微信掃一掃
孩子曾十分認真的問我:爸爸,媽媽生的我,為什么跟你的姓?
直接把我問懵了。
我支支吾吾,差點就回她:對呀,憑什么呀?(女人懷胎十月,艱難生產(chǎn),負責生還得負責養(yǎng),難得連個“冠姓”權(quán)都沒有?此處應(yīng)有掌聲)
但最后我還是說:因為都這樣……
好無力。
魯迅先生說了:從來如此,便對么?
對了,“魯迅”這個名字,是跟他媽“魯瑞”的姓。而他的本名“周樹人”,就是跟他爹姓起的名字,卻遠不如魯迅響亮。
這是個常談常新的話題,最近因為“獨立女性”papi醬讓孩子隨父姓,再次引發(fā)網(wǎng)絡(luò)狂歡,更驚人的是:在不少網(wǎng)友眼里,papi醬都快“不配當女人了”……
papi醬何許人也?獨立女性的典范,一個可以捐2000萬的成功女性,連她這樣的人都“走老路”了?
罵她的大都是隨爹姓的女孩,她們急得跳腳罵街,罵她是“驢”是“奴”,還有一個詞叫“強奴勁驢”,整的我都不知道啥意思。
罵她的人邏輯很簡單:papi醬你可是獨立女性啊,那就得堅持獨立女“姓”!
《婚姻法》明確規(guī)定:“子女可以隨父姓,可以隨母姓。”法律給了女性冠姓權(quán),實現(xiàn)了所謂的“男女平等”。
papi醬做出了選擇,讓孩子隨父姓,就是向“男權(quán)社會”低頭了?
我們換個思路,假如孩子跟了papi醬的姓,但papi醬的姓來自孩子姥爺,這個“反抗”就不夠徹底,必須追根溯源,追到母系氏族社會,找到最原始的姓,這才算維權(quán)到底!
姥姥的姥姥的姥姥的……姥姥的姓。
追到最后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“超級姥姥”不是別人,正是補天造人的女蝸娘娘,正好她姓“女”,干脆大家都姓“女”吧……
嚴肅點,別笑。
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,正是網(wǎng)友慣用的邏輯。
法律明文規(guī)定可以隨母姓,而絕大多數(shù)人“約定俗成”隨了父姓,這是綿延數(shù)千年留下來的“習慣”,想改變這種固化思維,可不是隨個母姓這么簡單的。
從某種程度上講,孩子隨父姓,是被看作了傳宗接代的工具,這也正是很多很多人糾結(jié)生男生女的根源所在。我們需要糾正的是這種觀念,而不是打著女權(quán)旗號的“冠姓權(quán)”。
“討伐”papi醬的人,樹錯靶子了,papi醬不過是個替罪靶而已。
況且,那天天喊著提高女性地位的人,你們摸著良心說一下,現(xiàn)在是不是得適當?shù)奶岣咭幌履腥说牡匚涣耍?/span>
《讓子彈飛》里,姜文義正辭嚴的連喊三聲:公平,公平,還是他媽的公平!
我想弱弱的問一句:追求“公”平,還是“母”平?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20302371703號